香港从6月以来情况一直动荡,乱局的持续,最受打击的莫过于旅游业。香港三个旅游业工会12日发布的有关旅游业从业者问卷调查显示,近两个月来,受访者平均收入跌幅接近八成,逾一成受访者收入为零。
不单旅游业,香港整个的生活都在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。
然而香港的房地产却“意外”的风生水起。
大手笔的港资房企
8月12日,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发布2019年财政年度的物业销售简报,截至6月30日,新世界在香港、内地分别实现合同销售额105亿港元、198亿人民币,双双超过超额完成销售任务。
新世界透露,在未来一段时间,拥有超过3000个单位的港铁大围站住宅项目,以及可销售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深圳太子湾项目,将会陆续分批推出。
不到两周前,新世界刚刚在杭州拿下了今年全国总价“地王”。
8月11日,广州本地媒体报道显示,日前刚刚挂出的永宁街塔岗村094号地块很大概率为新世界中国意向地块。此前新世界中国一直在跟进增城塔岗村旧改,并涉及大旺岗社区,因此,新世界中国摘牌塔岗村094地块可能性颇大。
同样是在杭州,8月7日新鸿基地产联合平安集团旗下公司,以成交总价132.6亿,摘得杭州江河汇城市综合体项目。
此外,还有5月恒基兆业以30.2亿元拍得这幅土地面积约39479平方米的孙河宅地,溢价率23.3%,楼面地价约为6.95万/平方米,刷新孙河区域地价新高。
不光是上述提到的企业,如果你细心留意,会发现例如香港置地、恒隆等其他房企都开始悄无声息的布局内陆市场,曾经在楼市里我们以为几乎快绝迹的港资企业变得越来越普遍。
“慢节奏”是最大优势
前些年,其实在内地市场上很难看到港资房企的身影。第一点原因就是慢。
不同于内地房企的高周转,许多香港房企以慢节奏著称,以香港置地为例,2011年香港置地便斥资29.1亿拿下了几乎是距离紫禁城最近的一块商业用地,一直到2017年年底,才正式开业。
动辄十几年的开发周期,在内地房企看来是不可想象的。
被内地房企视为制胜宝典的“高周转”策略背后是行业利润率逐渐走低,而以利润为导向的港资房企很难适应这个变化。
其次则是港资房企通常轻开发重运营。
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,港资房企不单能拿地,而且不少还是大规模的优质核心地块,这又是为什么呢?
不同于内地房企选择住宅开发,经历香港市场的打拼,港资开发商已经习惯于在存量市场上抢占资源,寻找核心城市的存量市场机会,他们在资金成本、系统规范方面优势明显。
拿最明显的负债率来看,内地房企负债率很多70%、80%,甚至还有一百多的,而港资房企一般会控制在10%以内。换言之,港资房企的钱都是自己的,这一点在竞争拿地的时候着实是十分重要。
从目前的政策形势来看,房企融资的渠道越累越紧,国家着力引导外部的钱不要再流入房地产,最近对中信银行开出了2000万巨额罚单,可见用心之坚决。
高周转以及去杠杆,这些都是过去20年所有开发商引以为傲的“企业竞争力”,现在看来极有可能影响企业之后的发展。
宜阳新区133万
宜阳新区178万
袁州区112万
宜阳新区面谈
-93万
袁州区26万
-99万
袁州区69万
宜阳新区108万
宜阳新区69.8万